鼻咽炎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中英语言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69577
TUhjnbcbe - 2020/7/19 11:30:00

中英语言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 要 了解中英语言习惯差异,是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甚至是翻译工作者,由于缺乏对源语和目的语间语言习惯差异的了解,出现了许多误译或错译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中英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传播造成了巨大障碍。因此,要想突破这一障碍,必须把培养全面了解中英语言习惯差异以及具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作为翻译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从中英语言间的习惯差异出发,浅析其对翻译的影响,并结合具体方法进行翻译技巧的分析。


中国论文


关键词 翻译 语言习惯 差异 技巧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dkx.2015.09.076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Habits to Translation


GUAN Shiwe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00)


Abstract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language habi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 basement and premise for translation work. We have experienced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nd translators have emerged lots of mistranslation or wrong translation, because they lac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habit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And their phenomenon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to com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between England and China. Therefore, in order to break the barrier,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who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language habits and high-quality ability of translation should be taken as starting point and objective in translation work. Starting from the different language habi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ses their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and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skills with specific methods.


Key words translation; language habit; difference; skill; influence


0 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和重要标志之一,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而语言的迥异,为各国间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造成了巨大阻碍。在这一基础上,翻译工作以及翻译工作者就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不仅要将外国的语言文字翻译过来供国人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要将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形成的具有正能量的“中国梦”精神传递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惊人的成就。因此,翻译实践活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前提即:充分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间的习惯差异。只有清楚地了解两种语言间的习惯差异,才能真正解决翻译实践活动中,由于语言习惯差异导致的翻译问题。鉴于中英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论道,翻译教学与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①因此,分析和研究中英语言习惯差异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②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英语注重的是结构,而汉语注重的是语义。因此,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说到底,主要是语法层面存在差异。英语中的语法规则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范畴论”,其结构为“主语+谓语”。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英语结构中的思维方式是演绎式。而从中国人直觉性的思维方式中可以得知,汉语结构中的思维方式表现为隐喻式。③以上是中英语言习惯不同的主要原因。


所谓翻译,就是将两种及其以上语言进行转换的过程,如何运用正确的技巧将不同的语言转换得忠实和通顺,是每位译者在实践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想将译作翻译的多一字狗尾续貂少一字意犹未尽,译者就必须具备掌握这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能力。译者的源语和目的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译作的质量。因此,译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并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茅盾先生认为:“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语文是从事翻译的起码条件”。④这再次证明,作为合格的译者,掌握两国语言习惯的差异是做好翻译的关键。 语言是不同文明的产物,语言的不相通为各国之间的往来与合作造成了巨大阻碍。要想避免这一现象,译者往往需要掌握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习惯。在英汉翻译中,语言习惯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词类使用


(1)英语多用介词,汉语多用动词。无论是在阅读英文佳作还是进行英汉翻译时,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句子中通常多用介词,而汉语句子中通常多用动词。例如:...,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府永世长存。)本句引自林肯葛底斯堡演讲的最后一句,在“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中,三个介词of,by,for组成了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排比结构。汉语将他们译为三个动词“民有、民治、民享”,既简练大方,又生动传神。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er food, in cold caves, by dim lamps.(*的干部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寒冷的窑洞,点着昏暗的油灯,长时间地工作着。)在本句的翻译中,译者分别将介词“on”,“in”,“by”,译成了动词“吃着”,“住着”,“点着”。如果不把以上英语中的介词译为汉语中的动词,而单纯地直译为:“*的干部在粗茶淡饭上,在寒冷的窑洞里,通过昏暗的油灯,长时间地工作着。”那么就偏离了源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从而造成误译的后果。A bill now before Congress would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foreign students with advanced degrees in science an engineering who want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份议案已递交到了国会,这一议案要求给予那些想在美国工作、具有理科和工程学科高级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以优厚待遇。)该句在翻译时,把介词“before”转换成了汉语中的动词“递交”,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该词的意思。如果按其字面意思译为“国会面前的一份议案”,则不如前者翻译的更加传神。从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的一些介词,在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译为动词。


(2)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多用名词。英语中多用代词,而汉语中多用名词。在复杂句中,为了使句子语义清晰、结构完整,在表达上避免重复,英语往往使用许多代词。汉语句子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表达习惯和句子结构的不同,则更倾向于使用名词。例如: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在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代词来代替其前面的先行词。此句中,代词“that”在英语中代指它前面的先行词“pollution monitors”。在翻译时,我们需要将“that”译出来,这样才会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1.2 逻辑结构


(1)英语多被动句,汉语多主动句。英语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中多用主动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译汉的时候化被动为主动。反之,在进行汉译英的时候要化主动为被动。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时,不能一味地直译,应根据汉语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地处理,有些可以译为被动句,而很多情况下可译成主动句。⑤例如:The risk of the global nuclear conflict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全球核冲突的危险性已经大大减小。)Trust,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inspiration are given to the government.(人们给予*府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以上两个句子,英语都是被动句。在翻译时,都将其译成了主动句。这是由于中英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因此,在英译汉时应化被动为主动。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


(2)英语果因关系,汉语因果关系。根据英汉不同的语言习惯,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中通常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而汉语的表达习惯则恰恰相反。例如:He entered the room with no shoes on.(他光着脚进了房间。)The window of that room was never open.(那个房间的窗户总是关着的。)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语言习惯的差异。英国人习惯于先说结果,进而解释原因;而中国人习惯于从各种原因中导出结果。如果不去研究二者间的差异,而是粗略地将以上两句分别译成“他进入了房间没有穿鞋。”和“窗户在那个房间的总是关着的。”就会产生语病,甚至是误译。因此,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


(3)英语双重否定,汉语则为肯定。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英汉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英语习惯运用双重否定,而汉语则更加习惯直接肯定的表达。例如:I will never go without you.(我永远和你在一起。)There can be no sunshine without shadow.(有阳光就有阴影。)There is no rule but has exceptions.(所有规则都有例外。)Nothing from nothing.(事出有因。)在翻译时,如果分别将以上四句直译成“我不能走没有你。”“没有阳光就没有阴影。”“没有规则是没有例外的”,“没有事情是没有原因的。”就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就没有实现准确地从源语向目的语转换的目标。 (4)英语正话反说,汉语正话正说。由于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语言交流与运用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英语习惯于正话反说,而汉语则习惯于正话正说。例如:You are the last one I want to see.(我再也不想见到你)。It couldn’t be a better place than university.(大学是最好的地方)。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也要根据语境进行分析。译文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从而完成把一种语言信息忠实、通顺地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这一过程。


2 中英语言习惯差异下的翻译技巧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为了实现这一活动,在翻译中,我们要遵循“以源语的语境为依据,以目的语的约定成俗为准绳。”这一准则。然而,受中英语言习惯差异的影响,译者在进行翻译创作时就需要学习和研究翻译方法。本文将从句子出发,介绍在翻译中译者应掌握的翻译技巧。


2.1 词义选择


汉语一个词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多种与之相对应的词,英语亦是如此。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词义选择的技巧,将其中最符合源语语境的词找出来与之对应。选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译作质量的好坏。因此,词义选择在翻译技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维持朋友亲密关系的最好方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The best way to keep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iends is to keep contacts with restraint and mutual non-interference.)本句,往来有节中的“节”字是指“节制、限制,克制”,而不是“礼节、礼法,礼数”。如果译成了“礼节、礼法,礼数”,就会背离源语的语境和语义,从而造成误译的后果。


2.2 词类转换


词类转换是翻译中常见的技巧。根据词类,可以将词分为动态和静态,具体和抽象。在翻译过程中,正确使用词类转换技巧,可以有效提升译作的质量。例如:人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方面,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What distinguishes men from animals, apart from the much well-known, also lies in the inner world.)本句中的“区别”为名词,而为了适应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英语中将其译成了动词“distinguishes”。


2.3 词的增补与减省


由于英汉之间存在差异,为了缩小这种差异,译者在进行翻译创作时,往往会采用增补与减省的翻译技巧。即根据表达和语法的需要,将省略的词补充进来,将多余的词省略掉。例如:红酒越陈越美味,生活越丰富越美好。 (There is a remarkable resemblance between life and wine: The taste becomes more delicious as the wine mellows, just as life gets better as it is more enriched.)从本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了达到源语的表达效果,在翻译时,译者增补了一句“There is a remarkable resemblance between life and wine”。精妙的表达出源语作者认为“红酒和生活有相似之处”这一特点。再例如:就让孩子留下来吧,这里有善心的神父和修女,这里将来会扩充为有医疗作用的看护中心,这里是留住孩子最好的地方。(”Just leave him here” , she told herself, “It is the best shelter for him, not only because of those kind priests and nuns, but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its developing into a protector with medical care.”)在本句中,为了满足语气和语法的需要,共出现了三次“这里”。而在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将其做减省处理。


3 结束语


翻译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维活动。为了加强思维活动的准确性,从而达到忠实、通顺地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目标。在翻译中,我们要遵循“以源语的语境为依据,以目的语的约定成俗为准绳。”这一准则。结合中西方在语言习惯差异上的不同,力求科学准确地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语言习惯的差异为翻译活动的完成造成了巨大障碍。分析和研究中英语言习惯差异的目的在于,从本质上提高语言学习者和翻译爱好者的翻译水平,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译者对中英语言习惯差异的认知,从而实现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完美跨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翻译实践中应不断提高译者的专业素质,拓宽其知识面,以便从实质上提升译作的质量。


注释


①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


② 王力.王力文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1).


③ 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④ 茅盾.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1954.


⑤ 江晓梅,杨元刚.英汉交替传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英语言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6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