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古今医林中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张仲景非常重视半夏的功能,灵活而广泛地运用于《金匮要略》中,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在《金匮要略》的方中,以半夏配伍的就有27方,其中以半夏命名的达13方,另外还出现在4个方剂的加减法中。本文就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结合临床实践,略陈管见。一、半夏的四大功能在深入研究和分析《金匮要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对半夏的功能及应用,概括为四大功能。1、温肺化饮、下气平喘仲景在治疗咳嗽、上气、痰饮病等诸方中,多应用半夏。如治疗寒饮郁肺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用射干麻*汤,以半夏配冬花、紫苑、射干等;治疗饮邪迫肺上气的“咳而脉浮者”,用厚朴麻*汤,以半夏配厚朴、干姜、五味子、细辛等;治疗肺胃阴虚,虚火上炎的“大逆大气,咽喉不利”,用麦门冬汤,以半夏配麦门冬、人参、甘草;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的溢饮、支饮,用小青龙汤,半夏配麻*、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若饮邪久积而有热象的“咳而上气,烦躁而喘",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方中半夏的用意与小青龙汤相同。上述诸方中,充分说明半夏功在温肺化饮,下气平喘。临床实践已证明,半夏在治疗呼吸系统的多种病症中具有显著疗效,凡咳嗽、咳痰、喘息、胸满、喉中痰鸣等症,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2、和胃降逆止呕半夏是临床最常用,最有效的止吐药物,在《金匮要略》中得到广泛应用,凡有呕吐者,不论内科、妇科常常用之。如邪在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肝胃失常之“呕而发热",用小柴胡汤,半夏伍柴胡、*芩和解表里以止呕;虚寒性反胃呕吐,用大半夏汤,重用半夏配人参、白蜜以化饮降逆,温补脾胃;脾胃虚寒,痰饮阻滞的妊娠呕吐不止,用干姜人参半夏丸益气温中,降逆止呕;治疗腹满兼表证的厚朴七物汤和治疗产后阳虚外感的竹叶汤的加减法中均有“呕者加半夏”的记载。笔者在临床上,凡遇腹胀腹满,恶心呕吐,纳呆厌食等,多配伍半夏以和胃降逆,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对剧烈呕吐者,服药时应少量频服,以免吐药。3、涤痰开结、解郁利咽痰之为病,变动不居,上阻咽喉,下停胸间。仲景运用半夏涤痰开结、解郁利咽,在治疗痰凝气滞方面发挥着较好作用。如妇人咽中痰凝气滞,如同炙脔,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即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之,方中半夏配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利痰。证之临床,对痰气凝滞于咽喉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以及瘿瘤、痰核等均良效。再如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为痰涎壅阻,心阳被遏,气机阻滞,故胸背皆痛,喘息不得卧,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以半夏与瓜萎、薤白相伍,能开能降,通阳破瘀,豁痰下气。4、辛开苦降、消痞散结辛能开散,苦能降泄,辛苦合用,则辛开苦降。仲景常以半夏、干姜之辛,伍*芩、*连之苦,以辛开苦降来和胃消痞。寒热错杂之呕而肠鸣,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在临床上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过程中,凡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的脘腹胀痛,呕利肠鸣,心下痞满,噫气泛酸等,均可配伍应用。另外,半夏入鳖甲煎丸中,治疗久疟、疟母,亦是取其半夏消痞散结之功。二、半夏的用量、煎服法及配伍禁忌仲景对半夏的妙用还表现在用量增减变化,不可过小,亦不可过大,告诫人们“止,停后服"。《金匮要略》中半夏用量一般为半升,最多达二升,少则一分。最大者均作为主辅药,如大半夏汤用二升,半夏厚朴汤,小半夏汤用一升。半夏先煎以降低其*副作用,使之更适合病情需要,如甘遂半夏汤和生姜半夏汤。服药方法依据病情而各异,方法多变,如"温服五合,至夜尽"(泽漆汤);“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麦门冬汤);“温服一升,余分再服"(大半夏汤);"顿服之”(甘遂半夏汤);"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赤丸)。药物有利弊之别,半夏其性温燥,对阴亏燥咳血证,热痰等症,当忌用或慎用。虽然仲景在附子粳米汤及赤丸中,附子、乌头分别与半夏同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临床中仍应慎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三、结语半夏一药,早在《本经》中就记载:“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妙用半夏,充分体现了半夏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和胃降逆止呕;涤痰开结,解郁利咽;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功能。广泛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如狐惑病、疟疾、咳嗽上气病、胸痹、腹满寒疝病、痰饮、呕吐哕病、妊娠病、妇人杂病等。临证时不受标本缓急寒热虚实限制,皆可配伍应用。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报道半夏有抑制呕吐中枢及镇咳祛痰等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半夏还会有更广泛的医疗前景。猜你喜欢:
合辑丨经典国医学堂年阅读量前名文章
民间中医拿证难,难于上青天!
从民间中医考核上岗看中医的困境!
最好的全科医生就是中医,未来前途无量!
中医应全面终止《医师资格证》,改用临床考试!
世界都开放中医治疗,唯有中国还对中医设限!
与其规范“非法行医”,不如全面放开!
中国要实现全免费医疗,非中医不可!
治癌用西医必死,用中医应该这样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