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验案精选案五不寐失眠症
TUhjnbcbe - 2021/2/11 12:32:00
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心脑病证

不寐(失眠症)

病例

龚某,女,34岁。

初诊(年3月24日)

主诉:失眠1月余。

现病史:今年春节回家后,因家事造成失眠,至今未愈,情绪抑郁、低落,神疲乏力,月经周期28天,每次经行7日,伴腹痛、月经量多。纳可,大便正常。因恐安眠药依赖性,故来求中医药诊治。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肝郁脾虚,痰湿扰心。

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化痰祛湿,疏肝解郁,健脾安神。

处方:逍遥散、温胆汤加减。

柴胡6g,白术9g,*参12g,茯苓12g,炙甘草4.5g,陈皮4.5g,当归9g,白芍6g,炒酸枣仁12g,制远志6g,五灵脂9g包煎,生蒲*9g包煎,制半夏9g,淡竹茹9g,枳壳6g,制香附9g,石菖蒲6g,制龟板12g先煎,泽兰9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年4月7日)

睡眠明显好转,服药2周期间仅4日睡眠不佳,其余均寐安,偶尔因第2日有事才会前一日寐欠安,情绪平稳,未再现烦燥或郁闷。大便2~4次/日,略溏,无腹痛,食豆制品后消化不佳。精神可,手脚较前温暖(之前四肢冰凉),末次月经3月30日,行经7日,此次无腹痛,月经量多,经色红,腹胀大,经期人疲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3月24日方去枳壳、制香附、泽兰,加枳实6g、制厚朴6g、广木香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之后患者更换就诊地点,根据带其来诊的友人诉,之后情绪平稳、夜寐安然,未再受失眠之苦。

患者由于家事萦绕心头,逐渐肝气郁结,木旺乘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患者舌苔白腻,乃痰湿中阻之征,亦为辨证要点。“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湿扰心,心神不宁,夜寐不安,故以温胆汤祛痰化湿、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逍遥散疏肝解郁。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瘀血阻于胞络,导致经行腹痛,遂以失笑散缓其痛经。用药2周后,患者睡眠、情绪、痛经均明显改善,说明药证相符。患者四肢冰凉,气机郁结,也是由于阳气不能达于四末,上述方中亦包含通阳解郁之四逆散,因此用药后阳气通达、手脚变暖。因运化不力,食用豆制品后有消化不良、胃脘胀满之感,故在上方基础上,改枳壳为枳实,同时加用厚朴、木香以增强行气、消积、除痞之功。

该患者由情志不遂,导致心神不宁,以白腻苔着眼、从祛痰湿着手,综合健脾、疏肝、化痰、祛瘀等法,使肝气得舒、脾气得健、痰湿得运、瘀血得行,周身气血通畅,使“神”得安宁。

病例

凌某,女,32岁。

初诊(年9月30日)

主诉:失眠2个月。

现病史:近2个月失眠,入寐困难,或归因于家事繁杂,难以心静,易出汗。慢性咽炎,咽中异物感明显。时有心悸,心中虚感。纳一般,二便可,去年体检未见异常。月经周期21~27日,行经7日,末次月经9月15日,经色、经量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既往史:甲状腺结节。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肝郁化火,气阴两虚,虚烦不寐。

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疏肝解郁,益气养阴,清热除烦。

处方:调神解郁汤、生脉散、异功散加减。

柴胡6g,赤芍9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当归9g,茯苓12g,炙甘草4.5g,炒酸枣仁12g,制远志6g,浙贝母9g,制香附9g,玄参9g,制厚朴6g,*参12g,麦冬12g,五味子6g,陈皮4.5g,浮小麦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另外:肿节风片4瓶,每日3次,每次5片。

二诊(年10月14日)

夜寐明显改善,纳好转,出汗减少。但咽炎反复发作,咽痛,医院检查:咽后壁滤泡增生,双层扁桃体II度肿大。末次月经10月11日至今。手易生疖。舌红,苔薄白,脉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9月30日方去陈皮、浮小麦,加牛蒡子6g、桔梗6g、板蓝根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10月28日)

近两日入寐难,咽痛减轻,但言语久则咽中异物感。查血红蛋白g/L↓,近日觉口干,大便欠畅、费力、大便不干。末次月经10月11日,7日干净,经色、经量可。舌红、苔薄白、脉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9月30日方去陈皮、浮小麦,加夏枯草12g、桔梗6g、板蓝根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年11月12日)

近期夜寐明显好转,偶尔入睡困难。胃纳可,二便顺畅。口干,咽部不适明显减轻,但仍有时咳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9月30日方去陈皮、浮小麦,加夏枯草12g、桔梗6g、板蓝根6g、鸡血藤20g、枸杞子15g。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年11月25日)

现可顺利入眠,每夜安睡6.5~7小时,偶尔下午疲倦欲寐、头晕,项强不解,前两日痔疮出血,伴口腔上颚粘膜疼痛,有时大便粘滞不爽,有时早醒,约5时30分即醒来。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9月30日方浮小麦,加夏枯草12g、槐米6g、羌活4.5g、葛根6g。

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巩固治疗1个月后,停药。后随访,未再发。

失眠一证,病机总归阳不入阴、阴不敛阳,但细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有心火上炎、火郁懊憹、痰火郁结、心神失养等各种情形。对本案患者而言,青年妇女,因家事繁杂而渐生不寐,病因与肝郁有关,然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甚伤阴,肝血内燥,心血内耗,阴虚生热,故渐渐出现难以入寐、心悸、心虚之症;且患者伴见经期提前,亦为肝郁化火、阴虚内热之象,故治疗当以疏肝解郁、滋阴清热,所以用陈师自创的以逍遥散为基础化裁的调神解郁汤,其中既有柴胡、当归、白术、茯苓以疏肝理气、健脾养血,也有赤芍、忍冬藤、连翘等清热泻火;另以生脉饮益心阴、补心气;以酸枣仁、远志滋肝阴、宁心神。肝气郁结,木乘脾土,患者胃纳不香,是为佐证,故治疗上除了调神解郁方中白术、茯苓之外,加以*参、炙甘草、陈皮合成异功散,健脾益气。另针对患者甲状腺结节,辅以疏肝散结化痰之药。前后复诊,共56剂药之后,患者睡眠已基本正常。该患者咽中异物感明显,从西医角度看认为与咽炎/扁桃体肿大或甲状腺结节压迫有关。亦有认为与情绪有关,故称神经性癔症;但从中医的角度看,与情志抑郁、痰气内结有关,俗称梅核气。故用调神解郁、健脾益气、培火生土等方法,使痰郁、食积、气结得化,则神情安宁,睡眠正常。

病例

马某,男,61岁。

初诊(年8月12日)

主诉:失眠、心悸5年余。

现病史:从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难、乏力、心慌、心跳剧烈,偶半夜出现心中空虚感。现心悸,全身乏力,眼睑沉重难睁开,盗汗,精神差,眼花,口气重,纳差,大便溏薄,1次/日,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痰湿内阻,心阴亏虚。

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温胆和中,滋心安神。

处方:温胆汤加减。

灵磁石30g先煎,制厚朴6g,制半夏9g,陈皮4.5g,茯苓12g,淡竹茹9g,炙甘草4.5g,珍珠母30g先煎,生地12g,麦冬12g,炒酸枣仁12g,广藿香9g,佩兰叶9g,柴胡6g,桂枝6g,白芍6g,枳实6g,鸡内金9g

服用1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年8月19日)

情绪明显好转,纳可,夜寐好转,夜尿较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8月12日方去珍珠母、麦冬,加制远志6g、石菖蒲6g、益智仁9g、台乌药9g、怀山药12g。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9月2日)

入寐难,醒后难入寐,容易惊醒,大便不爽,欲便而难出,2~3次/日,便溏不成形,汗出较甚。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处方如下。

灵磁石30g先煎,制厚朴6g,制半夏9g,陈皮4.5g,茯苓12g,淡竹茹9g,炙甘草4.5g,生地12g,炒酸枣仁12g,广藿香9g,佩兰叶9g,柴胡6g,枳实6g,鸡内金9g

一直以此方治疗,至10月11日复诊时,盗汗已除,心悸明显减轻,夜寐明显好转,可入睡,有时醒来也可以再入睡,精神可。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之后患者未再因不寐来诊。曾以夜尿、小便余沥不尽来诊,自述睡眠问题已解决,情绪平稳,心悸未再复发。

纳差、乏力、眼睑沉重、眼花,皆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之象,故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脾虚则湿生便溏,口气重,皆为内有湿阻、中阳不足之象,故以桂枝、白芍温中补虚,取小建中汤温中之意;湿阻生痰,痰湿扰心,心神不宁,故而不寐,故治疗以温胆汤化痰祛湿,胃纳好转后,又加石菖蒲、远志等祛湿化浊;患者轻度抑郁,遂以四逆散疏肝扶脾;盗汗、心悸、心跳剧烈、舌红,是阴虚无以制阳、阴虚火旺之征,故以生地、麦冬、酸枣仁滋心阴、养肝血;老年人的失眠,多兼记忆减退,心神恍惚等证,故以重镇之品潜阳安神,如珍珠母、磁石。另外,鸡内金促进食欲,使气血生化有源,也防矿物类中药碍胃之弊。失眠常常伴有心悸、心虚或心烦,当辨别虚实,随证治之。心烦尤以夜晚为甚,为心火亢盛,当以苦寒泻火;心虚尤以夜晚为甚,为心阴不足,当以甘寒滋阴,不可全以酸枣仁汤。7剂之后,患者情绪明显好转,说明失眠不寐、伴有情绪抑郁者,疏肝解郁治疗的有效性。前后治疗2个月,多年顽疾一扫而光,患者自言:从此可以睡上安稳觉!陈师擅用温胆汤治疗各类痰湿所致内科杂症。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千金要方》),而且说明“此胆寒故也”。该病人虽然不是大病后,但发病5年多,神疲乏力、心悸、便溏、脉细而微数,虚象明显;又因苔腻,痰湿内阻,所以用温胆汤温胆化痰,“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壮则十一脏运行生机旺,再合其他诸药配伍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

余某,女,40岁。

初诊(年4月7日)

主诉:失眠16年。

现病史:年生女儿后逐渐出现失眠,至今夜寐不安,需要依赖安眠药,而安眠药用量渐增,恐药物依赖性,遂寻中医药治疗。月经周期23~24日,经行5日,末次月经4月2日,无腹痛,量较多,色红,有血块。有时心烦。纳可,有时饭后胃胀,二便畅。舌红瘦,苔薄少,脉弦细。

既往史:年轻时甲肝,已治愈;年阑尾炎手术;年流产术。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热扰心神。

西医诊断:失眠症。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理气,和中安神。

处方:逍遥散、六味地*汤、二至丸加减。

柴胡6g,赤芍9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茯苓12g,当归9g,炙甘草4.5g,炒酸枣仁12g,制远志6g,白芷6g,生地12g,牡丹皮6g,怀山药12g,山茱萸6g,泽泻9g,女贞子12g,墨旱莲15g,制厚朴6g,佛手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年5月12日)

自述服用上药后,夜寐明显好转,入睡时间明显缩短,心烦已除,安眠药已停服数日。患者为外地人,医院又抄方14剂。末次月经4月27日,5日经净,色红,血块减少,无不适。对疗效灵验赞不绝口。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4月7日方,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因外地来沪不便,未再来就诊。

该患者疗效非常灵验,初诊时开具的14剂药已使其深受困扰16年的失眠症豁然而愈。患者初诊时,除了失眠之外,其余症状不显著,但月经周期较正常稍短,为23~24日。月经先期,主要归于气虚不摄或血热妄行。综合患者饮食正常、舌质红瘦、偶有心烦、经血量多、经色红且有血块等症状来看,不似气虚,符合血热之证。且该热,又非实热,无口臭、便秘、口渴,仅心烦、舌红瘦、脉细,当属阴虚生热。患者40岁,而失眠起于16年前生产之后,期间又有流产史,当与生育、流产过程中暗耗精血有关,因此治疗上以滋阴清热之六味地*汤为主。同时,失眠日久,总有郁闷,其心烦、脉弦亦提示肝郁、化热之兆,故合逍遥散疏肝理气,加赤芍、忍冬藤、连翘等清热凉血。另搭配二至丸以补益肝肾,滋阴止血,防月经先期;炒酸枣仁、制远志以宁心安神。患者病程漫长,本已做好长期服药打算,未料就诊一次即立竿见影。可惜当时未留下患者联系方式,未能跟踪其后续服药及睡眠情况。不寐,陈师辨证谨守虚实之病机:虚者多因思虑忧郁、劳倦过度、病后及产后心脾两虚,气血虚弱,导致心失所养,临床多用归脾汤滋养心脾;实者,常见心肝火旺及痰、食壅塞,气机不畅,心神不安。针对肝火旺者宜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清心泻火以安神;若食积、痰湿所致,即“胃不和则卧不安”,用温胆汤及半夏秫米汤一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说“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此陈师“调神解郁”法在不寐一证中奏效之故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验案精选案五不寐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