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
今日,首先颁发了DavidHealyAward最佳科研论文和RodolpheMaheuxAward最佳临床研究,同时大会还展示了两篇会议最佳临床壁报及一篇最佳科研壁报。澳大利亚的FionaCousins教授文章获得DavidHealyAward的最佳科研论文,她为我们带来的是干扰素ε作为新型的干扰素可调节小鼠模型内异症的发生及进展。Cousins教授讲解了了干扰素ε对内异症的影响,在小鼠模型上发现干扰素ε对内异症具有保护作用,也许成为潜在的内异症治疗药物。来自丹麦的KarinaEjgaadHansen教授研究获得RodolpheMaheuxAward的最佳临床研究,她带来的是基于正念的心理干预治疗内异症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Karina等通过一项RCT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对改善内异症相关慢性盆腔疼痛妇女的生活质量可能是有效的。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AmyShafrir教授获得本次会议最佳临床壁报,主题是内异症和慢性盆腔痛妇女盆底、腹部和子宫压痛与压力性疼痛阈值相关性。Shafrir教授发现,具有疼痛症状的内异症患者和具有慢性疼痛的非内异症参与者中更易出现盆底、腹部及子宫触痛明显的症状,某些慢性盆腔痛患者盆底肌触痛与中枢神经痛相关。研究者提出,盆底肌触痛检查应作为常规盆腔检查,行为学治疗、物理治疗和或针对神经系统治疗的药物可有利于盆底肌触痛患者。来自美国的LeslieFarland教授也获得了会议最佳临床壁报,主题是内异症与2型糖尿病间的前瞻性研究。总体来说,内异症患者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无关,但经按BMI、是否有不孕史、是否有GDM病史等进一步分层研究发现,非肥胖、具有生育史、无糖尿病史的内异症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JessicaMaddern教授研究获得会议最佳科研壁报,主题是用于慢性盆腔痛及相关器官伴随症机制研究的小鼠内异症模型。Maddern教授建立同系接种和自体移植两种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研究慢性疼痛及相关伴随疾病的机制,发现两种小鼠内异症模型均存在疼痛反应增加,阴道和结肠伴随疾病高易感性也增加。这两种小鼠模型均有利于未来探讨内异症慢性盆腔痛及伴随疾病的研究。主旨发言
澳大利亚的GeorgeCondous教授主旨发言的主题是内异症成像。Condous教授介绍了常规经阴道超声评估内异症和深部内异症超声图像,详细解说超声下不同部位深部内异症的成像图,最后介绍新的超声技术,如盐水灌注超声、凝胶灌注超声及3D凝胶灌注超声诊断深部内异症的超声图像。Condous教授指出,各种新的超声技术都是旨在为深部内异症患者提供最全面详细的手术前诊断。专题论坛+特邀报告
01
论坛一: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特邀
报告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
来自英国的NiluferRahmioglu博士特邀报告的主题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内异症首先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内异症病灶同时又受到周围环境(表观遗传)的影响,通过转录和翻译,最终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Rahmioglu博士总结了目前内异症领域关于基因、表观遗传和转录组的研究,发现这些变化不但影响内异症的发生,还会影响疾病的分期。她总结道,通过分析内异症的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组以及转录组,能够更好地预测内异症风险、剖析外科分期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发现与内异症相关的遗传疾病或遗传特征。她期待后续的研究能够通过深度表型数据分析进一步预测遗传风险,通过更大规模的研究和新技术揭示内异症发病的深层机制。而了解内异症的潜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定义这种疾病,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另外还有四位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自澳大利亚的BrettMckinnon教授发表演讲的题目为,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揭示间充质来源的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独特生长特性。他们发现,从子宫内膜分离出的间充质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是它主要的分化亚型,次要的分化亚型是一种缺乏免疫应答、在体外培养呈现不同状态的未分化的细胞类型。在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提取物中,这类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美国的JuliaVallveJuanico医生为大家带来的演讲主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子宫内膜的特异性免疫群体显示生殖相关基因的失调。该研究检测了内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液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髓系细胞成份的差异,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及正常人的髓系细胞群进行深度分型。来自复医院的邱君君医生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TC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侵袭,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相关。本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TC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在原代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上调和下调长链非编码RNA-TC的表达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转移和迁徙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复发患者的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TC的水平较未复发者明显升高。长链非编码RNA-TC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侵袭和复发的作用。美国讲者EliseCourtois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微环境。利用单细胞基因测序的方法分别比较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骨髓细胞、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细胞和在位细胞中的含量差异,揭示了巨噬细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微环境中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02
论坛一:药物治疗特邀
报告
药物治疗
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AndrewHorne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特邀报告主题为药物治疗。内异症治疗的传统药物主要为激素类药物,尽管有效但存在诸多不足。尝试寻找有效、副作用少的非激素类药物是内异症药物研究的重点。Horne教授在他的演讲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内异症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罗列出根据内异症不同靶点而设计的药物,包括抗炎性药物、抗疼痛类药物(如神经阻断剂)、代谢调节类药物和食物补充等等。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获得药物疗效的数据。最后,Horne教授总结道,为了更好地推进内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我们应当与疼痛管理专家、代谢专家、营养学专家以及数据科学家密切合作,并尝试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反映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标志物。另外还有5位学者做精彩演讲。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的As-Sanie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项关于relugolix联合激素反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并得出结论,relugolix联合激素反加治疗在头痛、鼻咽炎、潮热、牙疼、背部疼痛、恶心反胃、关节痛、性欲下降等方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一致,而且relugolix联合激素反加治疗耐受性好,对性交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可显著减少内异症患者的痛经和非经期慢性盆腔疼痛症状。来自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MikeArmour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关于内异症妇女非药物的自我管理研究。由于有报道显示内异症患者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降低,Armour教授选用大麻对内异症患者进行非药物的自我管理治疗。他们发现,使用大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药物用量、改善睡眠,并显著提高她们工作和生活质量。来自美国NIH的PamelaStratton医生给我们分享了肉*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慢性盆腔痛的研究。肉*杆菌*素可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Stratton医生的研究表明,在注射后的1个月,注射肉*杆菌*素的妇女骨盆底肌肉痉挛相应减少,与安慰剂相比,肉*杆菌*素对疼痛和痉挛的缓解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肉*杆菌*素注射的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短暂、不严重。来自美国的KeithGordan医生发表演讲的主题是,ELAGOLIXmgBID加上标准剂量的激素反向添加持续抑制健康绝经前妇女的排卵。他的研究发现,仅少数使用mgELAGOLIXBID加激素反向添加的女性在治疗期间排卵,这些有排卵的女性体内ELAGOLIX和炔诺酮的含量较低,并且存在卵泡逃逸和相关的内分泌改变。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药物抵抗或许是这些女性排卵的原因之一,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的S.W.Hung博士给我们讲解了关于EGCG和ProEGCG在蛋白质组范围内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靶点的相关研究。她的研究指出,EGCG下调MTDH、MYC和AKT的表达,ProEGCG下调PXK、EGF的表达,上调BLK的表达;siRNA下调下游基因以及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基因下调PXK和MTDH表达。在动物模型中,EGCG与ProEG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分别是在病变间质细胞中下调PXK和MTDH的表达,以及下调PXK及EGF的表达。会后,AndrewHorne教授进行了总结。几位发言者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交流环节。大家达成一致共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寻找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经济且副作用少的药物,是内异症治疗的重中之重。至此,第十四届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所有学术报告全部结束。全世界的内异症学者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线上学术大餐,大家通过互联网分享交流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开启头脑风暴。祝贺大会圆满成功!本文由复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优秀团队整理撰写。
审稿:刘惜时、郭孙伟、易晓芳撰稿:龙琦琦、范娇、曹芸蕾、顾佳丽更多会议精彩报道,欢迎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