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考点(全)
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
期。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期间
的小儿叫新生儿。
3、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g)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
期。
4、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5、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6、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味学龄前期。
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8、青春期(少年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
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12、生理性体重下降:婴儿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
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
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一过程
称为…。
21、新生儿死亡率:每个活产新生儿中在新生儿期内的死亡数。
22、足月小样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g以下的新生儿称为足月
儿。
23、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g,无任
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24、脱水热:室温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
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
25、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新生
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与出生体重有关。
26、假月经:有些女婴生后5~7天阴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称假月经。
27、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
心率减慢(<次/分)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为呼吸暂
停。
28、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
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
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
2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
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
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
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
30、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
染的羊水,导致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由于胎儿缺
氧,出生后常伴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
31、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
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
溶血。
32、核*疸:当患儿血清胆红素>u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
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
后遗症。
3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
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
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3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
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短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
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35、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
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佝偻病串珠,
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
36、郝氏沟:膈肌辅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
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肋隔沟)。
37、鸡胸:第7、8、9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
形成鸡胸。
38、漏斗胸:如胸骨剑突部位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
39、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
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40、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小儿虚胖,常伴湿
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
好,生长发育正常。
4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
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42、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时,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
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
43、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时,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
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
常,称为差异性紫绀。
44、不稳定膀胱:在1.5~3岁间,小儿主要通过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
会阴肌而非逼尿肌来控制排尿;若3岁后仍保留这种排尿机制,不能
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常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或尿失禁和夜间遗尿,
被称为。
45、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
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
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46、生理性贫血:婴儿出生后因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
/L,血红蛋白量降至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
血。
47、贫血: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48、麻疹:是麻疹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
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
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49、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
障碍。
50、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
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51、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前提下,心
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灌流不
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52、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
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
5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
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
小知识点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两个生长高
峰:婴儿期出生后前3个月、青春期)○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
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后回缩)
○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4生长发育的个体
差异。
2、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
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
3、正常足月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kg,生后3个月6kg,1岁时9kg,2岁
时12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增长约2kg。计算公式:1~6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7或8。或3~12月:体重kg=(月
龄+9)/2;1~6岁:体重kg=年龄×2+8;7~12岁:体重kg=(年龄×7
—5)/2。
4、3岁以下小儿身高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新
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平均增长约25cm,前
三个月增长11~12cm,一岁时身长75cm,2岁时身长85cm。2~12岁身
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7+70。
5、胎儿头围32~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
最有价值。
6、体格生长评价的内容: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程度
7、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
出生时约1.5~2.0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
1~1.5岁闭合。前囟检查在儿科非常重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
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
囟饱满常表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
病;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
三角形间隙。
8、脊柱发育的三个弯曲: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随抬
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此为脊柱的第1个弯曲;6个月后会坐
时出现胸椎后凸,为脊柱的第2个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
椎前凸,为脊柱第3个弯曲。
9、人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生后4~10
医考教育资深护考周老师整理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