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期40天的加长版ldquo三伏天
TUhjnbcbe - 2021/8/1 17:26:00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年7月11日起,为期40天的加长三伏天开始啦!

依传统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进入头伏,第四个“庚日”起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进入末伏,合称“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我国古代以“干支”法记录年、月、日,即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所以,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什么情况下中伏是10天或是20天?

这与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有关。测算发现,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的5天之后,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只能有4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只有10天时间。

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后的5天之内,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会出现5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要有20天的时间,民间俗称“俩中伏”。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19日为末伏,前后长达40天。

三伏天“难熬”,不仅因为这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也是

各种疾病容易“扎堆”的时候。

气温高于32°C且湿度超过70%时,不仅是中暑的患者大大增多,而且脑卒中发生率也比平时高出66%。

盛夏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更是比春秋季节高出20%。

而每年6~9月是尿路感染、泌尿结石的高发时节。高温环境下,各种病原微生物更易滋生,引发急性胃肠炎的可能性增加。

百病从寒起。

在中医眼中,伏天虽热,但如果不注意防寒,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腹泻胃疼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给秋冬留下病根。

所以,三伏天“热养”有助温补阳气,到了冬天就不容易受寒。患有肠胃炎、慢性腹泻、鼻咽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贴敷、艾灸等,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

那么,三伏天注意哪些日常习惯有助于养生呢?

1、少吃冷饮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

2、多吃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3、忌冷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4、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45℃,以温暖舒适为宜。

5、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施灸时适量出汗,体内的暑湿也随之排出。灸完后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6、适当出汗

夏天人们都爱待在空调房内,也不爱出门运动,排汗机会变少。

应该偶尔出门运动,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

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健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

药极客精选内容

1、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内频发?医生:预防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治疗

2、好不容易控制住的血压,最好少吃这3种食物!

3、走路还能降血压?抛开运动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看看专家怎么说的

本平台内容仅供心脑血管领域疾病知识科普,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期40天的加长版ldquo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