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昌日报
□本报记者高晖
三伏贴(又称三伏灸,一般在每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是一种穴位贴敷特色中医治疗方法。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三伏天是治疗“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入伏以来,不少医院贴上一剂三伏贴,有病祛病、无病养生防病。
一家五口“组团”敷贴
近日,记者医院(南院)探访,医院可以提供三伏贴的治未病中心、针灸科、内一科、康复科等科室都是等待贴三伏贴的老老少少,现场很是火爆。“常年颈椎不好,去年入伏时曾来贴了一个疗程,效果还不错,今年便又来贴了。”正在排队的吴康永是一家五口前来敷贴的。吴先生一家都很“服”中医,他的妻子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儿子有慢性支气管炎,父母年纪大了经常腰酸背痛,于是,今年他特意请假带着一家老小前来敷贴。像吴康永这样,一家一起来敷贴的还有很多。
医院(南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胡贵荣看过病历后,分别对吴康永和他的家人进行了诊断,他说:“三伏贴适合阳虚的人,如果是阴虚,就不能采用三伏贴。”
胡贵荣从白大褂的口袋里取出圆珠笔,在吴康永的背部找穴位并拿笔画了下来,随后他转身用木片从一个罐子里取出膏药,将其分成小块贴在对应的穴位上,并用胶布覆盖住。随后,他用同样的方法为吴康永家人进行了贴敷,“症状不一样,贴的穴位也不同”。
头伏首日已过三伏贴热度不减
20日,医院(北院)里,前来贴三伏贴的人仍有不少,50多岁的金国英就是其中一位。记者见到她时,刚就诊完的她颈部、肩部、背部、腿关节部都贴上了三伏贴,金国英介绍说,她患有十几年的颈椎病,经常胸闷、头晕,低头时间长了病症更严重,这些年一直坚持中医治疗,4年前开始坚持贴三伏贴,冬天还贴“三九贴”,这两年明显感觉一些病症渐渐消失了。“医生说要坚持敷贴,预防复发。”没有赶上头伏第一天的金国英趁着今天有空,医院康复科敷贴,她表示,这次贴的是一些增强抵抗力、通经活络、驱寒祛湿的“通络止痛贴”。
记者了解到,除了医院推出的“止咳定喘贴”“通鼻消炎贴”“通络止痛贴”“培元固本贴”“脾胃宁贴”5种特色贴,医院推出的伏前贴和中伏加强贴,也受到许多患者的追捧。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三伏贴的最佳敷贴时机。昨日已非头伏第一天,错过了头伏首日敷贴还能贴吗?对此,据医院(北院)工作人员张纯介绍,根据安排,治未病中心、内二科、内三科、针灸科、康复科、肾内科等11个科室还在继续贴,可以在三伏期间的任意一天前来贴敷。
盲目敷贴不可取
据胡贵荣介绍,“三伏穴位敷贴”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及“顺时养生”的治未病传统理论,顺应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它主要通过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养生防病”的效果,并可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三伏贴”的贴敷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
经中医辨证论治,“三伏贴”对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慢性胃病、慢性腹泻,小儿厌食、遗尿、慢性头痛、颈肩腰腿痛、痛经、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亚健康人群也很适合。
“冬病夏治”三伏贴很受欢迎,但也不能盲目跟风。胡贵荣提醒,三伏贴不是万能贴,有适应范围,而且效果因人而异,即使是适应范围内的慢性咳嗽病人,如果合并有肺结核或者支气管扩张等症状,就不适合贴敷。此外,慢病患者贴敷三伏贴需达到一定的疗程,不可能一次见效,最好坚持贴敷,一般需要连贴3年,规范治疗才可系统调节机体。